前几天,经理叫我一起陪两个老外吃饭,这让我感到既紧张又兴奋。虽然平时在工作中接触外籍同事并不算少,但真正坐在餐桌前,与他们进行深度交流的机会却并不多。这次聚餐是为了庆祝一个项目的成功,而两位外籍同事则是从公司总部来的,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色,给团队带来了很多新的想法。
我们选了一家中式餐厅,刚进门的时候,我能感觉到那种略显拘谨的气氛。经理开口较早,用流利的英语向他们介绍了菜单上的特色菜品。听着他们的对话,我也暗中观察着这两个老外的反应。他们显然是对中国菜充满兴趣,尤其是当经理提到“麻辣火锅”时,眼中闪过一丝期待。
在点菜的过程中,经理不断与他们交流,讲述每道菜的背后故事。我则负责给他们翻译,并在旁边适时补充一些文化背景。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,我讲了些关于中国人在饭桌上重视的礼仪。比如,如何敬酒、分享菜肴以及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客人。在这样的讨论中,大家的紧张情绪逐渐消散,欢声笑语开始在餐桌上流淌。
菜上来了,我们品尝着不同的美味。老外们对“宫保鸡丁”和“蒜泥白肉”赞不绝口,忙着用手机拍照发给朋友,展示他们在中国的美好经历。随着酒杯的碰撞,我们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。边吃边聊之中,老外们开始分享他们国家的美食和习俗。虽然语言有时会造成误解,但我们都努力用简单的词汇让对话变得顺畅。意外的是,我们竟然在某个瞬间聊到了各自的家乡,感受到彼此文化的共鸣。
这次聚餐不仅仅是为了庆祝项目的成功,更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交流。经理叫我一起陪两个老外吃饭,让我体会到了跨文化沟通的魅力。那一晚,餐桌成为了不同背景和文化碰撞的场所,大家都在用心去理解和包容对方。
结束时,我出门时感受到一阵温暖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沟通与理解是跨越文化差异的桥梁。每一次的交流,都是在人心相近的路上又迈出了一步。未来的工作中,这种默契的建立无疑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合作,而我也期待更多这样的机会。